2008年9月21日 星期日

海角的邊緣擴張

很久沒看到讓人家覺得這麼貼近生活的片子了

而且在加入諸多元素底下,還可以把比例調得這麼好

包括愛情、音樂、鄉土、回憶



但其實最能呼應我的 還是樂團...

雖然上面用了動畫.... 可是當主角登高一呼

所有的樂手就位開始搖滾樂的時候,我真的覺得「這就對了」。



可以不必想太多,可以不用太多的煩惱

一切的一切在海角七號裡頭,急速的擴張

其實那是一種心理邊緣狀態的投射

我一直覺得我自己是處在邊緣上的人

討厭人群,遠離人群,躲在人群裡頭

只要當表演的時候我才會開始接近人群,擁抱人群

當朋友都說這樣不好的時候,我卻又有點窒礙難行,口口聲聲說著,這不是我要的。

海角七號處理人際之間邊緣的擴張處理得恰到好處



ex:友子,在台灣的日本人,人生地不熟;阿嘉,遠離台北逃回恆春的吉他手

龐馬,受了傷的警察。調回恆春;水蛙,愛戀老闆娘愛不上的鼓手



這些人的共同特性都是生活於人群之中,卻不被大眾所注視的人。

他們平平淡淡,如妳如我。卻在不知不覺中成為我們只會在人群邊際所看見的人

他們不是英雄,他們都是小市民。

而當市民精神被擴張於電影上表現的同時,其實魏德聖導演的處理令人十分在意

不管是否刻意要彰顯這樣子的市民生活,他都成功地表現了一種邊緣人群的心理狀態。

由一般人=市民來突顯出每個人其實都有每個人的煩惱,也有每個人的不凡。

但你從未覺得,他們是如此的特殊,而能成為電影裡頭被述說的那群人。



邊緣還在擴張,我很喜歡開場白。

把吉他砸爛時所說的。

邊緣市鎮中的邊緣人的故事,都在一句簡短有力開場白裡頭說盡了。

可能是導演的投射,或是刻意安排。



但我真的以為,海角七號的成功之處,在於把邊緣之處的人物都給寫清楚了。

這要何等的觀察力。所以儘管演技不見得那麼的好,選角上也許還有待加強。

可是這樣的瑕疵卻很明白顯露出來,不加掩飾。

原因在於:「何必呢」?我不喜歡學院派的東西。

身為一個同樣在邊緣上存活的人,我對這部片所顯示出的邊緣擴張,感到......



貼近。



在那裡,有著小人物的夢與實際。

沒有留言: